經文間中出現,用細字寫「有古卷……」,那是什麼?

在和合本裏,舊約找到一處,新約出現68次,所以,我們集中討論新約。 原來和合本經文的源頭是根據主後四世紀最流通的希臘文版本叫「公認經文」而翻譯出來的。整個歷程如下:

400年希臘文的「公認經文」
1611年英文的KJV(欽定本)
1885年英文的ERV(修訂本)
1919年中文的CUV(和合本)

16-19世紀發現更古老的版本,經文與「公認本」出現差異,以新約為明顯。這批經文被人使用來校對經文的準確性。稱為「校勘經文」,可惜,數量不多。新約聖經有七個古抄本,和合本稱它們為「古卷」其中三個最古老的:
 1. 代號:✽(350 A.D.) 西乃抄本 ( Sinaiticus Codex)
 2. 代號: B(350 A.D.) 梵諦岡抄本 ( Vaticanus Codex)
 3. 代號: A(450 A.D.) 亞歷山大抄本 ( Alexandrianus Codex) ,400年要遲。

理論上,(1) 越多數量。(2) 越接近原本。兩者都也越能證明記錄的準確。而「公認本」在數量佔優,古卷「校勘本」在年期佔優。它們各有所勝,故此,「校勘本」不能取代「公認本」。

和合本翻譯之際,也需借助「校勘經文」作參考,但也不能捨棄「公認本」。編輯者把細字加「有古卷」云云,註在原來經節後,讓讀者可以多角度了解。

1966年出版的現代英文譯本並在1975譯成的現代中文譯本,明顯著重有別的版本,下列兩處是有落差的經文。

一段經文落差在約翰福音8章1-11節,現中在註釋:「有古卷沒有這一段,另有古卷把這段放在約翰福音21:24後,也有古卷放在路加福音21:38後,再有古卷放在約翰福音7:36之後。這一段不是有與無的問題,因為除了一本沒有,其餘的都有。只是應放在那裏?所以影响不大。

最大篇幅的落差是馬可福音16章,「現中」版本在第8節便停止。然後聲明:「有古卷沒有9-20節結尾」。第九節後成為補篇。再加另一個聲明:「另有古卷只有第九和十節的短結尾。」這問題就大,究竟原來的正本有沒有這段呢?

答案是:沒有

聖經基本問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