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殿沒有雞,何以耶穌說「雞叫」?(可14:30)

先看看下表,猶太人時間觀:以「黃昏」開始至翌日的「日落」完結為一日

和合本的翻譯受清末民初的中國文化影響,所以出現中國的時辰叫法。

 

原先猶太人將入夜到日出分為三更,稱為晚上、半夜及深夜(箴7:9)。到羅馬人統治後,被改為四更制。分別稱「或晚上,或半夜,或雞叫,或早晨(可13:35)」的叫法。日間,他們三次祈禱分別在上午9時,正午12時及下午3時,第一及第三次時間也是獻早晚祭的時間。

 

*雞叫(alektora phonesai可14:30)是羅馬人在晚上第三更的稱呼(對照上表),同時也是一種報時的鐘鳴,羅馬人以哨子作報時提示,哨子聲浩似「雞叫」,香港人明白「銀雞」及「吹雞」是什麼。因為雞屬不潔之物,聖殿區是沒有雞,「雞叫」與「雞」完全沒有關係。

 

每晚吹起「雞叫」,目的是羅馬兵士的換班,城內有守兵在聖殿西北的安東尼樓,24小時監視聖殿內的一切動靜。第一次是晚上9時,巿民用此號作入睡的提示,第二次是午夜12時,因為有這個提示,所以耶穌對彼得說:「雞叫兩遍以先…。可14:30」,到了吹起第二次,「立時雞叫了第二遍…可14:72」正好提醒彼得他已經失信。第三次是凌晨3時吹起,作用也是一樣,每晚只吹起三次,第四更完則無需再吹,因為已經日出。

 

Q11